当前位置: 河北网首页 河北农牧 致富 正文

河北涿州:“蘑菇大王”带领乡亲走共同致富路

时间:2014-03-18 15:36河北网(www.he-bei.cn)
河北网(www.he-bei.cn)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

 

  13日,在河北涿州市高官庄镇小张庄村张秋来家的蘑菇大棚里,几位工作人员一边详细地察看平菇的长势,一边将成熟的平菇割下来装入箱里。大棚内一排排一尺长的食用菌袋摞得整整齐齐,食用菌袋两侧开口处伸出一朵朵“小伞”,鲜嫩肥厚,空气中散发着一阵阵淡淡的菇香。“这就是新长成的平菇,今年肯定会卖个好价钱。”张秋来激动地对记者说。

  从一个失意的高考落榜生到远近闻名的“蘑菇大王”,43岁的张秋来靠着一个个大棚、一箱箱蘑菇,带领小张庄村民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
  1990年,高考落榜后,张秋来不甘失败揣着父亲给自己用来买衣服的100元钱,瞒着一家人偷偷跑去山东寿光学习蘑菇种植。

  不久,他怀揣着学到的技术和几瓶菌种、一些资料回到了家乡高官庄,在自家的后院里建起了80多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场地。由于他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细心操作,第一次种植就获得了成功。当年他不但收回成本还获得了2000多元的利润。

  初次尝到胜利喜悦,更加坚定了张秋来发展蘑菇种植业的信心。他不但买了很多技术书籍,而且骑着自行车,带上几个馒头,长途跋涉去保定、北京学习求教,还去石家庄省食用菌研究所,找到这方面的专家教授,一学就是一个月,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术。

  在父母和家人的支持下,张秋来拿出父母准备为他娶媳妇的5000元钱,买回了种植蘑菇需要的翻料机、锅炉等各种设备,并在自家的3亩地上建起了3个大棚。在这3亩创业基地上,他废寝忘食,24小时关注蘑菇的生长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当年张秋来就收入1.6万元,还收获了爱情。

  2005年,正当他与妻子一道起早贪黑、准备继续大干一番事业时,由于供菌种单位提供的菌种有病毒,3个棚的蘑菇几乎全部染病,再加上7月份一场突入其来的大雨将5个棚室全部浇塌,十几年的辛勤汗水换来的成果瞬间化为灰烬。

  张秋来及时擦干眼泪,带领一家人对倒塌的棚室进行改建、扩建,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。同时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,再加上将技术创新,改生料变熟料栽培,不仅提高了成功率,而且还提高了产量。渐渐地,他的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。

  24年来,张秋来逐年扩大规模,滚动发展,掌握了全套蘑菇种植技术,由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能手、技术师,号称“蘑菇大王”,长期为高碑店市蘑菇种植基地当技术顾问。

  张秋来对当地和周边县市前来学习取经的菇农们,都毫不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们,对产品负责回收,提供销售渠道,同时培养学员30多人,带动本村和周边县市40多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。

  目前,张秋来已建成了8个棚,占地9亩,拥有平菇、榆黄菇、金针菇3个品种,年产蘑菇15万多斤,全部由涿州、高碑店、北京等地固定批发商上门批发,随产随销,一年纯收入可达20多万元。

  谈及未来,张秋来计划做原材料的拓展研究,尽量充分利用农村剩余资源种植食用菌,减少投入成本,提升经济效益,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,把蘑菇产业做大做强。“我还准备成立蘑菇协会,建立技术推广中心,专门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,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,共同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,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。”张秋来自信地说。

 

相关新闻:

种下小蘑菇撑开“致富伞”

杨爱平:接手老梨园 致富新希望

李杰——大学生返乡创业成“蘑菇大王”

白俊霞:引导村民种棚菜脱贫致富

赵金满:食用菌中觅致富 蘑菇棚里炼真金

责任编辑:美景
0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,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
Copyright (C) 2012-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:冀ICP备09014245号

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

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